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为2003年四川省政府办公厅批复的《四川省大渡河干流水电规划调整报告》推荐的3库22级开发方案中的第17级电站,上游为老鹰岩水电站,下游为深溪沟水电站。
瀑布沟水电站是大渡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的下游控制性水库工程,是大渡河流域梯级水电站开发的关键项目之一。
大渡河水电基地是国家规划的十三大水能基地之一。
十三大水电基地的提出对我国实现水电流域梯级滚动开发,实行资源优化配置,带动西部经济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十三大水电基地资源量超过全国的一半,基地的建设在水电建设中居重要地位,是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
国电大渡河瀑布沟水力发电总厂是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新成立的发电总厂,是中国国电集团公司装机最大的水电厂,位于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和凉山州甘洛县境内,主要负责管理大渡河中游瀑布沟、深溪沟两座大型水电站。
规划主要送电区为成都、川西北和川南地区。总装机容量4260MW,瀑布沟水电站已投运6台机组,共3600MW。
其中,瀑布沟水电站是国家“十五”重点工程和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是四川省灾后重建中和本世纪以来投产的单机和总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同时也是大渡河下游的控制性水库,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拦沙等综合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
最著名的是瀑布沟水电站,装机6台,总容量330万千瓦,前期工程已于2001年11月动工,在2010年完工,它位于四川省汉源县和甘洛县境内。瀑布沟水电站是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实施大渡河“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开发战略的第一个电源建设项目,它是国家十五重点建设项目,也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
瀑布沟水电站,大渡河上的一座特大型水电站,是大渡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的下游控制性水库工程,是大渡河流域梯级水电站开发的关键项目之一,是中国著名的十座特大型水电站之一。总装机容量360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147.9亿kw.h。水库蓄水高程海拔850m,总库容53.9亿M3,库区水域面积84Km2。电站以发电为主,兼具防洪、拦沙等综合效益。
2001年3月15日,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将瀑布沟水电站工程列为国家“十五”计划开工项目。
2004年,瀑布沟水电站开工建设。2004年3月30日,瀑布沟水电站开工典礼在汉源县瀑布沟水电站建设工地隆重举行。
2005年,瀑布沟水电站启动汉源县新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和瀑布沟水电站***搬迁工作。
2009年,汉源县城整体搬迁至萝卜岗新县城,瀑布沟水电站下闸蓄水,首台机组发电。
2010年12月26日18时30分,瀑布沟水电站6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
大渡河是长江上游的二级支流,岷江的最大支流,发源于青海省果洛山东南麓,分东、西两源,东源为足木足河,西源为绰斯甲河,以东源为主源。大渡河干流河道全长1062公里,天然落差4175米;四川省境内长852公里,天然落差2788米。
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现已建成龚嘴、铜街子2个梯级水电站,装机132万千瓦,瀑布沟、深溪沟水电站也建成发电。
中国在大渡河建造世界最高水电站,年发电量堪比三峡,坝高314米。
大渡河水利蕴藏量非常丰富,但却属于地质灾害易发区,整条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达到2212处,而我国毅然的在这里打造了一座梯级电站,大渡河水电基地主要梯级格局为三库22级,总装机容量达到2340万千瓦,年发电量1123.6亿千瓦时。大渡河的地理位置适中,有较好的区位优势,而且距离四川电网较近,规划河段所建设的22座水电站,距离成都直线距离均在200公里左右,具有输电距离短,线路建设投资小等优点。
云贵高原境内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第二个人口最多的藏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少数民族人口约570多万,占全省人口总数的7%。彝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人口众多和分布较广的民族。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四川省彝族的主要聚居区,共有彝族154.6万人。另有24.1万人分布在攀枝花市的郊区和米易、盐边县,乐山市的马边、峨边县,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九龙、泸定县,雅安地区的汉源、百棉县和宜宾地区的屏山、古蔺、叙永等县。四川彝族自称"诺苏"。居住在云南、贵州的彝族还有许多角称和他称。
云贵高原以苗族为主。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的居住都有一定的地域性,这跟她们的起源和生活习性有很大的关系,苗族作内我国的少数民族其人口排在前列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地。尤以云贵髙原居住较多,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间要相互尊重。
云贵高原以苗族为主。
中国55个少数民族,有30余个生活在云贵高原,是中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地区,是南方四大族系——氐羌、百越、苗瑶和濮人分布相对密集的地区,同时也是汉族***较多的两个省区。在云南、贵州,汉族约占两省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二,少数民族占三分之一。云贵的少数民族共28个,且多为该区独有。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保留了自己原有的文化传统,使得云贵高原上的民族与内地、沿河、西部产生异质性。
我国云南省和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这里少数民族众多,如白族,瓦族,景颇族,苗族,仪族等等,但以苗族,瓦族为主,这些民族能歌善舞,心灵手巧她们自己织布绣衣服,他们的服装头饰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
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总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30个生活在云贵高原,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地区。云贵高原上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彝、藏、羌、回、蒙古、满、傈僳等十二个。
云贵高原丰富多样的自然环境,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多样性,是中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地区,各民族保留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
沈姓主要源出于嬴姓、姒姓、姬姓和芈姓。
起源演变
第一支源出嬴姓。
帝俊之子实沈之后,实沈氏族以猴为图腾,初居于山东曲阜之沈犹,为东夷族一支,为嬴姓。后来与亲族阏伯相争后西迁山西汾、浍之间的大夏族之地,即今山西南部临猗县西建立了沈国。当夏兴起后。姒姓夏人夺取了嬴姓沈国之地,沈人南迁河南固始的寝丘立国。商朝灭夏后,嬴姓沈人复国。到周武王灭商后,晋国吞并沈土,嬴姓沈人南逃到河南沈丘立国。到周昭王南征淮夷时灭了嬴姓沈国。所以嬴姓沈氏的历史至少有4500年。
第二支源出姒姓。
夏朝建立后,夏人并吞了四周的部落,同时也吞并了在山西临猗县西的嬴姓沈国,建立了姒姓沈国。到商朝灭了夏后,亲商的嬴姓沈人复国,姒姓沈人南逃渡过黄河进入河南新城县北的邥垂,后继续南迁至河南固始之寝丘立国。
周朝初年,蒋国灭了河南固始的姒姓沈国,沈人南逃楚地的沈鹿,今湖北钟祥东的大洪山之麓,成为楚国一邑。姒姓沈氏已有4000年的历史。
商朝初期,在山西南部的姒姓沈氏与嬴姓沈氏的一支西迁陕西西华,又迁周至。再西迁到达甘肃定西县,然后,由甘肃翻越岷山沿岷江南下四川中部的汉源,与黎人混合,成立沈国(也称丹国),战国时降于秦国,后演变为沈犁部落,逐渐被羌人同化。
东汉时沈氏羌活动于黄河以南、秦岭以北的陕甘宁一带,后来沈氏羌全部融入汉族之中,今陕西渭洛地区的地名中多沈字,与沈氏羌有关。明清时期四川泸定的沈边土司,也出自姒赢混合的沈氏。
第三支出自姬姓。
西周分封文王之子季载于沈,古城在今河南平舆北,也称聃,侯爵,公元前506年为蔡国所灭,子孙以国为氏。西周昭王时,蒋国移封于河南固始蒋集,并吞并了姒姓沈国,以封其子为姬姓沈国。鲁炀公封庶子沈季于沈犹,为鲁附庸国,以沈为氏。
西周昭王南下征伐淮夷,鲁炀公之庶子沈季,随周昭王南征灭了河南沈丘的嬴姓沈国,封沈季之子沈子它于南30里的安徽阜阳西北的临泉的沈丘集,建立了姬姓沈子国。
春秋中叶楚国先后灭了两姬姓沈国。姬姓沈氏也有3000年的历史。第四支源出芈姓。楚穆王时楚国灭了河南固始的沈国,楚庄王封孙敖之子于沈。又封其子公子贞于沈鹿,今湖北钟祥东大洪山之麓。两地的后代均以沈为氏,芈姓沈氏也有2600多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