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违背社会公序良俗是什么?)

   2024-01-02 https://www.dalvwang.com/爱发布780
核心提示:民法通说认为,违背社会公序良俗主要包括以下十种类型:1.危害国家公共秩序类型;2.危害家庭关系类型;3.危害性道德行为类型;4.

民法通说认为,违背社会公序良俗主要包括以下十种类型:

1.危害国家公共秩序类型;

2.危害家庭关系类型;

3.危害性道德行为类型;

4.射幸(侥幸)行为类型;

5.违反人权和人格尊严类型;

6.限制经济自由的行为类型;

7.违反公平竞争行为类型;

8.违反消费者保护的行为类型;

9.违反劳动者保护的行为类型;

10.暴力行为类型。 常见的例如:不结婚的约定;担负***等犯罪行为义务的约定;私通的约定、***的约定等。

***规定,党员有义务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党员干部代表着党的形象,必须时刻自警自省,决不能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和公德,尤其是在公共场所进行不当行为,只要造成不良影响,就必须按照***处理。

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就是违背国家社会业已存在及其发展必需的一般公共秩序和一般风俗道德。《民法典》提及社会公序良俗问题,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我国传统文化中一贯注重“德行教化”作用,这为公序良俗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用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五种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后果有:1.返还财产,2.折价补偿,3.赔偿损失。

《民法典》中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情形有: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2、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4、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5、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1.返还财产来源。民事行为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当事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给受损失的一方。
2.赔偿损失。没有过错的一方受到了损失,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
3.追缴财产。双方恶意串通,实施民事行为损害国家的、集体的或者第三人的利益的,应当追缴双方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集体所有或者返还第三人。
4.其他制裁。采用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收缴进行非法活动的财物和非法所得、罚款、拘留、对法定代表人给予行政处分、罚款等制裁方式。

在民事活动中,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如民法第8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10条规定,处理民事***,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于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第153条规定,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违背社会公序良俗会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
违背社会公序良俗是一种违法行为,如果被发现,会受到法律的严厉惩罚。
另外,一些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行为还会被社会舆论批判和谴责,影响个人的社会形象。
同时,违背社会公序良俗也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甚至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
因此,遵守社会公序良俗,是每个人应该做到的基本道德要求。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律法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律法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发布信息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陕ICP备17001588号-18
本站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以学习交流为目的,整合法律法规、互联网相关知识,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并提交问题、链接及权属信息,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