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商业活动中,特许经营模式因其成本低、易复制的特点而被大量中小企业或个体创业者视为香饽饽。但从中国裁判文书网搜索的此类案件的数量上看,自2014年起特许经营合同纠纷就进入了爆发式地增长,从之前2008年至2013年期间的每年几十件、数百件猛增至数千件。由于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均未对特许经营合同作出详细的规定,加上近年来特许经营模式发展的不规范导致大量纠纷产生,司法实务中各地法院对特许经营合同纠纷的部分问题可能会出现裁判尺度不一的现象。本文利用威科先行法律信息库检索已公开的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案件,梳理人民法院对于该类型案件的裁判规则,以便明晰该类型案件争议焦点问题的法律适用。
因特许经营模式具有较为独特的经营模式,在合同的签订、履行、解除等方面除了需要适用合同法或民法典的规定外,还需要适用相关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因现实中特许人在谈判中一般处于较为强势的地位,国务院出台的行政法规对特许人的资质、信息披露、合同备案等方面有较为严格的规定。除此之外,商务部还针对特许经营备案及信息披露出台了两部部门规章,但由于部门规章的法律地位不高,司法审判中被引用的次数也不多。本文利用法律检索平台的数据进行司法实证研究,充分揭示司法实务中人民法院对特许经营合同纠纷的裁判规则,并对共性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一、案例数据统计与分析
本文数据来源于威科先行法律信息库(https://law.wkinfo.com.cn),通过检索“特许经营合同纠纷”,得到42,307条结果,下述的数据统计均以此为分析样本。
截止2022年,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案件大部分发生于北上广深及浙江、江苏、山东、福建等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内经济繁荣的地区,占比达到了74.7%(图1);案件一审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占比达到了63.32%(图2),可见大部分案件是在基层法院审理;从案件标的额上看,50万元以下的案件占比达到了86.69%,50万元以上的案件占比才13.31%(图3);从当事人类型上看,自然人及个体工商户占比达到了48.22%(图4),由于特许人必须是企业,具有一定创业资本的自然人显然是以被特许人的身份参与诉讼;从案件发生的年份上看,2001年至2017年期间案件受理数量共计10811件,2018年至今的案件受理数量就已经达到了34381件(图5),是前面年份案件数量的三倍多,显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特许经营模式也越来越多地在商业活动中被采用,所产生的纠纷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