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交通事故后,造成受害人伤亡的情形是比较多的,而精神损害赔偿是属于人身损害赔偿的项目之一,但并不是所有事故都能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那么交通事故近亲属有没有精神损害赔偿?下面由知芒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交通事故近亲属有精神损害赔偿吗
依据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规定,交通事故如果造成受害人死亡的,近亲属是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如果未造成死亡造成伤残的,精神损害赔偿由受害人请求。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精神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七条 自然人因侵权行为致死,或者自然人死亡后其人格或者遗体遭受侵害,死者的配偶、父母和子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列其配偶、父母和子女为原告;没有配偶、父母和子女的,可以由其他近亲属提起诉讼,列其他近亲属为原告。
第八条 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受害人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形判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外,可以根据受害人一方的请求判令其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精神损害赔偿的主体
1、自然人因侵权行为致死或自然人死亡后其人格或者遗体遭受侵害的,应由死者配偶、父母和子女享有请求权。其理由是:
(1)自然人的“精神损害”表现为积极意义上的精神痛苦和肉体痛苦以及消极意义上的知觉丧失和心神丧失,前者可采取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方式弥补损害,在采取这些方式仍不足以弥补受害人所受损害的情况下,则以金钱赔偿的方式抚慰受害人,以填补损害;消极意义的精神损害,依其情形只能以金钱赔偿作为救济,不适用赔礼道歉等救济方式。
(2)对“非财产上损害”给予金钱赔偿,在填补损害的功能以外,还具有对其行为的惩罚功能,对当事人利益的调整功能等。由此决定了精神损害赔偿的制度具有限定主义的特征。限定主义理论将“非财产上损害”的赔偿范围在主体上限于自然人,在客体上限于人格权益和身份权益,体现了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观念。
2、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人格权利等民事权益遭受侵害为由要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不予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第五条规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人格权利遭受侵害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以上知识就是小编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的解答,依据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规定,交通事故如果造成受害人死亡的,近亲属是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如果未造成死亡造成伤残的,精神损害赔偿由受害人请求。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欢迎到知芒网进行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