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纠纷的时效问题一直是劳动纠纷中的一个突出争议点。由于原有对劳动工伤鉴定申请的时效的规定较为严格,使得很多劳动者由于不了解法律的规定而错失了保护自己权利的机会。国务院颁布的2004年1月1日生效的《工伤保险条例》对此作了全新的规定,进一步提高了对劳动者的保护。
时效是当事人在发生争议后请求国家公权力介入的期限。如果超过时效,国家一般将不再对争议的实质问题做出认定,也就是说当事人丧失胜诉权。普通的民事诉讼时效为2年,但是由于劳动法的特别法地位,劳动法的时效并不同于民法而适用劳动法的规定。根据原劳动部1996年颁布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第10条规定:“企业应当自工伤事故发生之日或者职业病确诊之日起,15日内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工伤报告。工伤职工或其家属应当自工伤事故发生之日或职业病确诊之日起,15日内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工伤保险待遇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申请期限可以延长至30日”。这一规定限定的工伤申请时效为15天,在特殊情况下为30天。从实践来看由于劳动者普遍对劳动法的了解不多,加上发生工伤后往往对当事人和家属造成很大的精神打击,如果用人单位不提起工伤鉴定申请,劳动者往往错过这宝贵的“15天”。虽然,劳动部在其后的“对陕西省劳动保障厅关于工伤认定和工伤保险待遇问题请示的答复”中重新定义了对“15天”和“30天”的规定,认为这里“15日”、“30日”的期限规定不是申请工伤保险待遇的时效。对于超出这一期限工伤职工或其家属提出的工伤保险待遇申请,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受理。但往往又使很多没有及时申请工伤鉴定的劳动者开始漫长的申请、复议甚至行政诉讼之路。
在新的《工伤保险条例》中对劳动者的保护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新法规定:用人单位未能及时申请工伤认定,“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这样不仅延长了劳动者提起工伤鉴定的时效,同时还扩大了提起鉴定申请人的范围,工会组织也被列入其中,能够更好地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所以,如果以后再有类似王鸣的情况发生,结果将完全不同,他们可以在一年内申请工伤鉴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