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审查起诉阶段如果有聋哑人犯罪的话,那么也是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的,但是由于残疾人的特殊身份,可能没有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在处罚的时候可以从轻或者是减轻或者是免除处罚。
一、审查起诉阶段聋哑人承担刑事责任吗
需要承担
聋哑人犯罪,应当和健全人一样依照法律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予以正视,但从人道主义的精神出发,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并不等于必须或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而是根据行为人辨认、控制能力以及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对于那些手段残忍、情节恶劣,危害后果特别严重的,也可以不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9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二、聋哑人的违法犯罪的主要特点
1、作案手段简单直接、目的明确。
聋哑人违法犯罪大多与其生理缺陷有关,甚至以此作为掩护手法。他们作案的目的主要是针对财物,另有一部分是由于缺乏社会道德观念的正确引导而发生的侵犯公民人身的违法犯罪行为。由于社会群体对聋哑人违法犯罪缺乏防范,大多对其抱着同情的态度,使其容易得逞。聋哑人在钱财上,一般不大可能像健全人那样侵占、受贿,他们围绕钱物往往采取最直接、粗暴的偷盗、抢劫、抢夺方式。
2、团伙犯罪已经成为一大趋势,情节恶劣。
聋哑人团伙违法犯罪作案频率高且快,作案时分工明确。一些聋哑人团伙在实施抢劫、抢夺时,手段凶残,社会危害性极大。
3、被他人引诱、教唆、操纵作案。
一些不法分子专门引诱、教唆、操纵聋哑人违法犯罪。聋哑人文化素质偏低,大多处于文盲状态。他们当中有的仅能陈述自身及家庭情况,有的则由于愚昧无知,根本不能提供自身及家庭情况。特别是聋哑青少年,由于缺乏辨知能力,法律观念淡薄,很容易受到社会不法分子的操纵、教唆,进而走向违法犯罪道路。
聋哑人并不属于无责任能力的人,只是没有辨别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就是由于聋哑人在生理上是有缺陷,智力发展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辨别善恶是非的能力可能会比健全人要差一些,因此而在处罚的时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者是免除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