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解除劳动合同协议后发觉被公司骗了

   2023-05-17 https://www.dalvwang.com/爱发布1360
核心提示:  由于公司的福利待遇不是很好,劳动者解除了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但是不得损害用人单位的利益。那么,签解除劳动合同协议后发

  由于公司的福利待遇不是很好,劳动者解除了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但是不得损害用人单位的利益。那么,签解除劳动合同协议后发觉被公司骗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知芒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签解除劳动合同协议后发觉被公司骗了

  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又称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就终止劳动合同关系时用到的文书。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50条、《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4条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用人单位出具的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应当写明劳动合同期限、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日期、工作岗位、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

  作为法定义务,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关系时应当向其出具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协议书。该协议文书须体现劳动者的个人信息、原工作岗位、原劳动合同的期限、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日期以及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等内容。另外,对文书的具体格式并无强制性规定,用人单位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出具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协议书。

  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注明解除劳动关系的原因,比如:

  (一)由用人单位提出或劳动者提出离职要求,双方协商一致解除;由劳动者提出,双方协商一致;

  (二)因用人单位违法,劳动者单方面解除;

  (三)因劳动者违法或严重违反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由用人单位提出解除。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中须讲明终止劳动关系的原因:比如合同期满、劳动者已具备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情形等。

  二、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

  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协议书中要表明自己的真实意思。协议书中需要注意的就是自己何时进入的公司,何时离开,有无工作赔偿补偿等其他。

  我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也就是说劳动者在想解除劳动合同,而又无法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劳动者只要提前30天向用人单位提出辞职,并为用人单位继续服务30天之后,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经过用人单位的许可。

  需要注意的是,劳动者在申请离职时一定要采用书面通知的形式,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无论是劳动者还是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都必须以书面形式告知对方。因为这一时间的确定直接关系到解除预告期的起算时间,也关系到劳动者的工资等利益,所以必须采用慎重 的方式来表达。

  三、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

  甲方:

  乙方:

  甲乙双方于*年*月日*签订为期*年的劳动合同,现甲乙双方同意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协议如下:

  (一)自*年*月*日起,解除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随之终止;

  (二)乙方工资结算至离职之日,支付时间为甲方正常发放工资时间。乙方奖金为元,差旅费、交通费、手机费等费用合计*元,以上费用均需扣除所得税,甲方同意在乙方办理完工作移交手续后三日内一次性支付给乙方。

  (三)甲方同意向乙方支付经济补偿金共计人民币*元。(税前)甲方同意在乙方办理完工作移交手续后三日内一次性支付给乙方。

  (四)甲方为乙方缴纳基本养老保险金、基本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工伤保险金、生育保险金、住房公积金至*年*月*日止。

  (五)甲方根据相关劳动法规和规定,向乙方提供劳动合同解除的证明并办理相关退工手续;

  (六)乙方应当于本协议签订后3日内妥善办理所有工作移交手续,离职后不得作出有损公司名誉或利益之行为。

  (七)乙方应为所掌握的甲方之任何商业秘密(包括本协议内容)进行保密,不得泄露给任何第三方,否则应向甲方支付违约金*元。

  (八)甲乙双方之间无任何竞业限制协议,合同解除后,乙方无需履行任何竞业限制义务。

  (九)本协议是解决双方之间劳动争议的所有安排和规定,双方之间不再存在其他任何劳动争议。

  此协议书一式三份,各份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甲乙双方各持一份,另一份留存乙方本人档案。自双方签署之日起成立并生效。

  甲方(盖章): 乙方(签字或盖章):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委托人

  (签字或签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以上就是知芒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签解除劳动合同协议后发觉被公司骗了的相关知识,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又称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就终止劳动合同关系时用到的文书。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知芒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律法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律法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发布信息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陕ICP备17001588号-18
本站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以学习交流为目的,整合法律法规、互联网相关知识,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并提交问题、链接及权属信息,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