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身份对劳动关系的认定方法是怎样的?

   2023-05-19 https://www.dalvwang.com/爱发布670
核心提示:导读:股东身份对劳动关系的认定方法包括通过判断股东与单位是否签署了劳动合同,股东与单位虽然并没有签署劳动合同,但是存在用
导读:股东身份对劳动关系的认定方法包括通过判断股东与单位是否签署了劳动合同,股东与单位虽然并没有签署劳动合同,但是存在用工关系等。未签署合同但是能够证明股东接受单位的管理、股东为单位提供劳动且获得劳动报酬,一般劳动关系成立。

一、股东身份对劳动关系的认定方法是怎样的?

1、股东身份对劳动关系的认定方法具体如下:

(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2)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3)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2、实践中,股东、董事等人员往往主张其向用人单位正常提供劳动,应按照《劳动法》的相关规定领取工资,享受劳动者的相关待遇;而用人单位则主张股东、董事是公司实际控制者而不属于劳动者,支付的相关待遇是基于股东、董事的身份,而不属于工资或劳动报酬性质。法律并不禁止公司的股东、董事等人员以劳动身份进入公司任职、向公司提供劳动,也未严格界定二者认定的区分界限。

公司股东关系是依据出资协议和公司章程形成的,在工商登记上予以记录。公司股东并没有为公司干活的义务。如果公司聘用担任实际管理职务,包括总经理、部门经理这些职务,那就需要签订劳动合同,支付劳动报酬。当然,如果你愿意主动放弃报酬,那是另一回事。如果有劳动争议,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和正常劳动者一样。

二、股东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是什么?

1、关系主体的范围不同。劳动关系的主体具有特定性,即一方只能是劳动者个人,另一方必须是用人单位,包括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并且作为劳动关系主体的劳动者有严格的限制,劳动者必须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并具有劳动能力,而且公务员和比照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农村劳动者、现役军人不能成为劳动关系的主体;

2、关系主体间的地位不同。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不仅具有平等性,而且具有隶属关系,即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劳动者系用人单位的成员,必须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在用人单位的领导、管理下从事工作。例如,赵某经某企业负责人孙某介绍,被招聘为锅炉工工作至今,但当时并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某天工作时,由于锅炉出现故障造成赵某大拇指缺失。赵某认为,双方虽然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是自己一直在锅炉岗位上工作至今,有企业负责人孙某出具的证明,这足以证明与企业存在事实上的劳动关系,要求给付工伤赔偿。

3、关系适用的法律性质不同。劳动关系主要由《劳动法》调整,

而雇佣关系主要受民法调整,其对雇佣关系的规定比较宽泛笼统,主要遵从当事人意思自治,对雇佣关系主体几乎没有最低保障的限制。

4、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不同。劳动关系主体间发生劳动争议后,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应当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仲裁是提起诉讼的前置程序。而雇佣关系主体之间产生劳动纠纷,则适用民事争议处理程序,当事人可以采用仲裁或者诉讼的解决方式。当事人可根据仲裁协议或仲裁条款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仲裁并非诉讼的前置程序。

股东与单位,可能存在劳动关系,也可能不存在。一般的股东享有的是分红等的权利,但若股东同时是单位的职员,那么单位还需要向为单位提供了劳动的股东支付劳动报酬。当然,若是支付了劳动报酬,股东并不受单位管理的,劳动关系也依旧不存在。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律法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律法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发布信息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陕ICP备17001588号-18
本站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以学习交流为目的,整合法律法规、互联网相关知识,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并提交问题、链接及权属信息,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