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优抚安置社会工作(7分)
第一节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特点及需求(2星)
优抚安置工作含义:是一项“补偿性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依据法定的形式对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及其家属提供优待、抚恤和安置,以确保其生活不低于所在地的平均生活的一项工作。
优抚安置工作主要内容:
(1)优待。指对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军队文职人员及其家属等对象,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给予物质照顾和优先优惠待遇,主要包括发放优待金,以及在医疗、交通、参观游览、教育、住房等方面给予优待。
(2)抚恤。是指对现役军人、伤病残退役军人、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等优抚对象给予的精神抚慰和物质照顾待遇,主要包括死亡抚恤和残疾抚恤两类。
(3)安置。指对特定对象或生产、生活有困难者的扶持、帮助或就业安排。优抚安置工作中的安置主要是指对军队转业干部、复员干部、退役士兵、军队离退休干部、军队退休士官、军队退休志愿兵、无军籍退休退职职工的安置,主要包括落实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特点:覆盖范围广、军队清洁深、需要层次多、问题压力重。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根据服务载体不同,可以分为军供社会工作、烈士褒扬社会工作、军休社会工作、军转复退军人安置社会工作、光荣院社会工作、优抚医院社会工作。
军供社会工作主要是社会工作者将社会工作的知识、技术、态度与价值应用于军供工作当中;
军休社会工作的工作对象是政府安置的军队离休退休干部、退休士官、退休志愿兵及其相关人员和系统;
光荣院社会工作的工作对象是孤老优抚对象及其相关人员和系统。
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和进入老年的残疾军人、复员军人、退伍军人,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抚养人或者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抚养人无赡养、扶养、抚养能力且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待遇的,可以申请享受光荣院集中供养待遇。
不同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问题的侧重点不同,比如,伤病残军人有着较高的康复诉求、待安置的退役士兵有着较高的工作诉求、孤老优抚对象有着较高的情感诉求、在乡老复员退伍军人有着较强的生活保障诉求、生活基本无忧的军休干部有着较强的参与诉求,等等,同时,具体到服务对象,有些问题常常相互交织在一起,在具体工作时需要具体分析。
军队干部复员对象是指符合退出现役条件且本人自愿要求复员或者刑满释放、劳动教养、被开除党籍等不宜安排转业又不具备退休条件的军队干部。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求
军供社会工作和烈士褒扬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具有流动性大和服务时间短暂的特点,因此难以形成相对固定的工作关系。
军休社会工作服务对象:
1.范围:主要包括移交政府安置的军休干部:
(1)抗日战争时期入伍的营职以下军队离休干部。
(2)解放战争时期入伍的团职以下军队离休干部。
(3)新中国成立后入伍的师职以下军队退休干部。
(4)军队退休士官和退休志愿兵。
2.需要
(1)军队情结的需要。军休干部具有明显的排他性,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社会群体。
(2)社会尊重的需要。军休干部是一个生活上相对优势、政治上相对强势的群体,他们离退休后更渴望得到社会的尊重。
(3)健康维护的需要。多数军休干部对医疗保障需求高。
(4)多元养老的需要。军休干部群体中,存在着较多空巢老人、独居老人,他们对家庭养老、居家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需求不断增强。
(5)社会参与的需要。军休干部具有丰厚的经验优势、政治优势、智慧优势,“离休不离志、退休不褪色”,社会参与意识强。
军转复退军人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
1.范围
(1)复员干部。
(2)退役士兵。
(3)军队转业干部
2.需要
(1)就业权益保障的需要。就业方面是当前军转复退军人的需要聚焦点。
(2)社会再适应的心理调适需要
光荣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
1.范围
(1)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烈士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以及进入老年的残疾军人、复员军人、退伍军人。
(2)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抚养人。
(3)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抚养人无赡养、扶养、抚养能力且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待遇的。
2.需要
(1)健康维护的需要。
(2)婚姻家庭的需要。
(3)社会参与的需要。孤老优抚对象十分渴望与他人交往,渴望获得温暖和亲情,渴望发挥他们自己的作用。
(4)社会尊重的需要。常年相对封闭的院舍生活加深了部分生活不能自理和孤老的优抚对象“被社会遗弃了”的感觉,因此他们十分渴望得到别人的尊敬、重视、赞赏
优抚医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
1.范围
(1)伤病残军人。
(2)患严重精神病的复员退伍军人。
(3)带病回乡复员退伍军人
2.需要
(1)基本生存的需要
(2)家庭生活的需要
(3)治疗康复需要
(4)社会交往需要
(5)社会尊重需要
第二节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4星)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组织社交联谊活动,以满足优抚对象的归属于爱的需要。
军供社会工作主要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方法和技巧,及时发现、预防、解决过往部队以及军供保障单位内部职工的社会问题;协调社会关系、整合社会资源,落实好军供保障任务。
1.军供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及时发现过往部队中存在的生理、心理问题,配合部队做好预防、解决和转介;
②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完成好军供保障任务;
③协调组建工作人员的支援网络,加强工作人员的心理辅导及沟通技巧,协助工作人员进行压力释放、情绪疏导和问题解决;
④开展研究工作,提供军供站管理和发展方面的政策建议。
2.烈士褒扬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
(1)引导讲解员和参观群众,加强阵地宣传,开展群体性的心理辅导。
(2) 策划有针对性的宣传纪念活动,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3) 协助烈士遗物史料的收集,挖掘红色资源。
(4) 协调烈属与陵园的纠纷,做烈属的暖心人。
(5) 协助做好前来扫墓的烈属及亲朋的精神抚慰工作,帮助走出心理阴影。
(6) 协助完善解说词,针对不同人群凸显宣传教育重点。
(7) 推动志愿服务并对志愿服务进行督导。
(8) 推动完善相关政策,协助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3.军休社会工作的内容。
①主要是协助军休干部实现角色转变、减少对生活和环境的负面感受、顺利度过军地转化的过渡期;
②促进军休干部充分发掘和利用资源、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建立并发展积极的社会关系,实现“六个老有”(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
③促进社会政策的良性改变,推进接收安置工作稳步进展,促进服务管理水平整体提高。
(1)接收安置前
(2)接收安置中
(3)接收安置后。主要内容包括:
① 积极引导军休干部进行平民化角色转换,做好心理补偿和精神慰藉,帮助适应移交安置后的新生活,发展新的人际关系,树立积极健康的休养观,推进融入社区和社会,提高幸福指数。
② 协助有关部门落实军休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依法维护军休干部的合法权益,在政策规定范围内实现军休干部利益最大化,实现"老有所养"。
③ 协助策划、组织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积极培育自发性文体组织,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实现"老有所乐" 。
④ 协助做好军休干部医疗保障工作,实现"老有所医"。
⑤ 协助推进军休社区建设,整合社区资源,拓展服务内容,拓宽服务领域,推进服务管理社会化,便捷军休干部居家生活。
⑥ 协助军休干部发挥自身综合优势,力所能及地发挥余热,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为" 。同时,协助开办老年大学,帮助军休干部学习新知识,实现"老有所学"。
⑦ 做好高危军休干部的临终关怀工作,引导正确面对生命的终点。
⑧ 培训工作人员,促进专业服务的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协助做好工作人员的情绪疏导和压力释放工作。
⑨ 推动志愿服务,训练、组织、督导志愿者。
⑩ 助促进社会政策的良性改变,推进军休干部同步享受地方离退休干部待遇、同步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推进实现服务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利益均等化、保障一体化。
军转复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
1.主要内容:
(1)协助服务对象适应新工作和新生活,顺利度过军地转化的过渡期。
(2)协助服务对象充分利用和发掘自身和外部的正式和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为他们更快融入社会、更好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3)加强协调沟通,推进党委集中统一领导、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支持配合、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的安置格局形成。
(4)协助做好思想政治和信访接待工作,倾听心声、舒缓情绪、提供慰藉,维护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
(5)协助搭建信息咨询平台,为服务对象就业创业铺路搭桥。
(6)积极推进社会政策的良性改变。
2.特别内容主要是指社会再适应。
军转复退军人安置社会工作涉及面广,新老问题交织、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社会工作者所承担的责任往往超出了其权力范围和可以利用的资源范围,难以改变现状。因此,军转复退军人安置社会工作主要是在贯彻落实政策的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行政的作用,积极获取社会资源,协助服务对象发挥社会功能、增强自我能力、实现角色转变、从容应对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光荣院社会工作
主要内容:
光荣院社会工作法的主要内容:
(1)做好服务对象入住前的评估和准备工作。
(2)协助服务对象适应光荣院的新生活,发展积极的人际关系。
(3)为服务对象提供个案心理辅导,如运用怀旧、生命回顾方面的技巧,帮助服务对象重塑造我,找回生命的意义。
(4)通过策划、组织一些简单易学的活动,增进服务对象群体之间的交流,促进互帮互助。
(5)协助服务对象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
(6)鼓励服务对象参与力所能及的院舍活动。
(7)引导服务对象正确看待死亡而不会焦虑和恐惧。
(8)利用社区或社会资源为服务对象服务。
(9)推动志愿服务并对志愿服务进行督导。
(10)促进光荣院专业服务的发展和专业质量的提高。
(11)影响社会及环境的决策。
(12)其他。由于光荣院存在自然减员,符合收养条件的优抚对象不断减少,为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设备和人员,有些光荣院开始了接收社会老人的探索,如何推进孤老优抚对象与社会老人的融合,是社会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优抚医院社会工作的内容
1.协助处置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问题
(1) 参与入院时的评估,疏导因伤、病、残而引起的心理及情绪方面的问题。
(2) 协助处理不良的家庭关系,促进服务对象与其家庭沟通,加强互相支持。
(3) 增强对病情或医疗程序的了解与适应,可联合医护人员,采取讲座方式,对有关 伤、病、残所引起的心理、生理、社会影响开展宣传教育。
(4) 手术或特别治疗之前及之后的心理辅导。
(5) 纠正不当的行为,如已婚荣誉军人不愿回原籍安置,因婚姻家庭引发的一些问题; 复员退伍军人慢性病患者短期重复住院率高或不愿出院的问题。
(6) 增进与医护人员的沟通,建立适当关系。
(7) 对遭遇紧急或突发事件的服务对象进行危机介入。
2.协助增强服务对象对医院环境的适应
(1) 解释医院的有关规定。
(2) 帮助服务对象善于运用医院的设备,充分利用医院提供的医疗、康复服务,尽量预防伤、病、残的加重和复发。
3.协助处理服务对象与医疗系统的关系具体包括:
①提供相关的医疗资讯;
②协助及联络医疗团队的各专业同人,为服务对象提供包括生理、心理方面的全面性诊疗;
③协助服务对象及其家庭运用有关的社会资源
④提供相关的医疗及福利的电话咨询;
⑤个案处理及转介;
⑥疏导医疗纠纷,妥善处理服务对象及其家属的投诉,进行相关的医务纠纷调解,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4.出院及跟进服务
(1)与医护人员一起商讨病情,做好出院评估、制订离院计划;尤其要做好离院前的适应性方面工作。
(2)教导家庭照顾服务对象。
(3)协助家庭与服务对象一起设计跟进及检讨方案。
(4)运用居家照顾及社会康复护理等公营或志愿者服务。
5.其他方面。
优抚医院社会工作的特别内容包括复员军人慢性病医院社会工作的内容、荣誉军人康复医院社会工作的内容、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院社会工作的内容。
第三节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5星)
军休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介入重点:认知和情绪问题的处理
(1)干预的技巧
(2)语言运用的技巧
所有权语言。自身优势和力量促成生活中的海边。
可能性语言。消极语言转化为肯定性的赞许。
合作的语言。服务对象是自身问题的专家。
解决方法的语言
说明与澄清得语言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
介入策略:
(1)开展个案辅导
个案介入旨在增强服务对象的自我能力,以应对新工作和新生活的压力。社会工作者主要担当同行者的角色,陪同服务对象走出困境,迈过职业转向的特殊时期。具体过程包括:
①协助服务对象做好压力预防。
②协助服务对象做好减压工作。
③协助服务对象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加强与同辈群体的联系,积极获取家庭、社区、正式与非正式组织资源,顺利度过军地转化的过渡期。
个案辅导的介入方法:
①始终以尊重、关注和接纳的方式与服务对象进行沟通;
②适时予以安慰、鼓励、承认;
③同时要在现实的基础上表达出对服务对象的信心、肯定和赞许,疏导情绪,使服务对象消除焦虑,减少内疚,化解不满,增强自信,以从容、积极的心态应对新工作和新生活。
(2) 开展小组辅导
①小组初期,心态调适
②小组中期,环境探知
③小组末期,职业准备。包括心理准备和知识技能。
光荣院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介入策略:
(1) 人生回顾。介入的具体步骤:
①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②回顾人生经历
③制作人生回顾手册。积极倾听具体步骤:邀请、聆听、回应(用语气词予以口头跟随)
(2) 哀伤辅导。小组工作技巧:
①在小组中分享逝者的故事以及死亡时的情境;
②在小组内分享逝者的照片和生命回顾手册;
③在小组内留出专门的时间表达失去同伴的感受;
④学习放松方法和身体健康锻炼的方法;
⑤谈谈他们对死亡和来生的看法。
社会工作者的倾听和鼓励具有减压作用。
按照费希尔(Fischer)在观察和描述精神对于老人的重要性时总结的五个共同主题是要引导服务对象珍惜“现在”的重要性,包括欣赏时间的珍贵,以及真实地活在离开部队后的当下,“学习享受活着”;要引导服务对象找到往事的意义,以曾经的军旅生涯经历来建构生命的意义,这是人生回顾过程的重要作用;在人生回顾的过程中,帮助服务对象直面自己的局限;引导服务对象拓展个人爱和同情的圈子,力所能及地关怀他人、服务社会;引导服务对象坦然接受生活中好地一面和不好的一面,重新激活疏远的关系,寻求与自己、与他人的和解。
优抚医院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介入重点:危机干预
危机是指人类个体或群体无法利用现有资源和惯常应对机制加以处理的事件和遭遇,一般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因素:
① 压力性的或危险性的事件;
② 个体对事件的认识;
③ 个体的应对机制和克服危机的能力。危机并非突如其来,而是一个过程,其焦点在于人们如何对突发性危险事件作出反应。
危机干预模式是一种短期干预的方法,强调在有限的时间内(一般仅持续1~6周)为 服务对象提供支持性服务,强调处理紧急而非长期问题,强调挖掘服务对象的优势、资源和 应对机制以克服面临的发展性、意外性或者存在性危机,旨在通过提高服务对象的应对水平、 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服务对象返回到平衡稳定状态。危机干预模式适用于人格稳定 和面临暂时困境或挫折的人,以及家庭、婚姻、儿童问题、蓄意自伤、自杀或意外伤害等情况。
2.介入策略
(1)开展评估
(2)建立关系
(3)聚焦问题
① 问题扫描
② 问题细节
③ 优先问题。选择优先问题时要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问题的紧迫性和特殊性;②不解决的后果;成功解决的可能性;社会工作者和机构解决问题的能力;服务对象解决问题的动机。
④ 稳定情绪
⑤ 制定方案。在制订方案的环节,限定目标尤为重要。限定目标可以使用SMART方法,即具体性 (Specific) 、可测量性(Measurable) 、可实现性(Achievable )、现实性(Realistic)、时间性 (Timely)。
⑥ 实施计划
⑦ 后续跟进
2011 年出台的《退役士兵安置条例》 ,突出强调退役士兵就业自主性,鼓励自主择业、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788323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