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曾经和一位在军转办工作的朋友交流过,询问过他们确定一个转业军官安置单位和岗位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只看他们的职务职级,还是要考虑其他因素?
这位朋友说,确定一个军转干部的具体归宿,绝不是仅仅靠一两个因素就能决定的,而是很多方面作用的结果。
而一个单位、一个部门最终能够接收安置你,最终能把你放到某个岗位上,也是综合各方面考虑的结。
这一点,朋友说的一点也没错。
同时在《退役军人安置条例(征求意见稿)》中,也有了相关的规定。
规定的内容和标准,其实和那位朋友说得差不多,具体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六个内容:
一是德才条件。
德才为先,这个原则一直没有变。
在之前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中,也是德才表现排第一位的:计划分配的军队转业干部,党委、政府应当根据其德才条件和在军队的职务等级、贡献、专长安排工作和职务。
我想,退役军人安置是一个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德才表现肯定是各级看重的内容。
听说过不少在服役期间违法违纪的军转干部,在选择安置方式的时候往往不选择转业,就是知道一旦经历有污点,最后的结果肯定好不了。
所以德才表现就是确定安置单位和岗位的第一印象,也是基础。
二是现实表现。
这一点很好理解,要知道把你往哪里放,是需要知道你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能力等。
具体来说,主要看重这几个内容:
职务。
职务,就是你退役前在军营里的职务等级和时限。
比如《暂行办法》明确:担任师级领导职务或者担任团级领导职务且任职满最低年限的军队转业干部,一般安排相应的领导职务。
其他担任师、团级职务或者担任营级领导职务且任职满最低年限的军队转业干部,参照上述规定,合理安排。
自然标准是职务越高,安置得越好,保障越到位;职务时间越长,安置的效果越有保证。
这也是很多战友说的,转业前提一职走人的依据。提一职不仅仅决定案之后的待遇,还决定你安置时的顺序、范围等。
等级。
这里的等级,其实主要说的是军衔等级,以及正职副职,还有技术等级等。
具体工作中,自然是等级越高,选择面越大,被保障的力度就越好。
这一点,其实和职务类似,只不过是两种不同的体现形式而已。
所做贡献。
这就是大家比较关注的荣誉、奖励、经历等。由于对于军转干部都不了解,而了解等方式主要好事档案记载。
而这其中,个人所获的荣誉,参加的活动,以及服役经历履历等,就成为了解一个人的重要途径。
而这些,可以归纳为所做贡献,也就是贡献越大受到的照顾和关注越多,也更能引起相关单位和人员的尊重和帮助。
反之,如果贡献平平,很多单位会将你视为无作为,自然接收安置起来就效果不好了。
专长。
专长的作用相对其他内容而言,肯定有作用但是作用没前几个重要。
很多战友在安置前,都希望能专业相通、人岗相适,但是现实中却很难实现。
这与军人职业的特殊性有关,也与军地差异有关。
很多时候,如果能专业相配自然最好,但是如果没有这个内容可以直接忽略。而专长的最终价值,其实是在安置结束后确定岗位的时候,肯定会参考你的专长进行使用。
最后是工作需要。
这个就比较大了,也是最灵活的。毕竟怎么安排,都可以说是工作需要。
工作需要的结果,有好有坏,有优势也有不足。
这一方面,仅靠个人的努力肯定不行,主要靠的是运气和社会资源。
这种情况比较少,所以建议大家不要过于关注和倾注。
总之,你能安排到哪个单位哪个岗位,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
要想最终结果让自己满意,有以下几个方法:
首先要保证服役期间不能违法违纪,不然一切都是白搭;
其次在服役期间在职务职级、贡献荣誉等方面,越多越好、越高越好,肯定会占优势。
最后,如果你能有可靠的社会资源,肯定没坏处。
所以在转业安置前后,希望大家能够对照这几个方面自检自查,也就对自己未来的安置方向和结果有了一个方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