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人们基于观察发现,近亲结婚或乱伦生出的孩子出现各种缺陷,或不够优秀的机会比一般人高。
因此,世界上各个地区都有避免近亲结婚繁殖的机制,包括文化和宗教禁忌。
在我国农村去,一般的自然村通常都是一个姓氏族群聚居,因此,近亲不能结婚甚至“扩大化”成为同姓不通婚的习俗。
现代社会,几乎所有国家更是直接立法禁止极端近亲结婚。
比如,我国婚姻法第7条就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结婚:(一)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二)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真系血亲,指父母和子女之间;祖父母、外祖父母和孙子女、外孙子女之间; 曾祖父母、外曾祖父母和曾孙子女、外曾孙子女之间。
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包括兄弟姐妹之间、堂兄弟姐妹之间、表兄弟姐妹之间,叔伯与侄女之间、姑妈与侄子之间、舅父与外甥女之间、姨妈与外甥之间。
从遗传学角度说,我国法律规定的是,分享12.5%共同基因以内的,即三代近亲属之间禁止结婚。
世界上多数国家,通常是禁止二代以内血亲结婚,二代以内血亲生孩子被称为极端近亲繁殖。
这主要是生出的孩子更容易出现缺陷,或者各种性状不如非近亲繁殖的孩子优秀。
从遗传学上讲,越是近亲繁殖,越容易出现存在缺陷的隐性基因形成纯合子而表达显现出这种缺陷。
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性能,被称为性状,都受特定基因的控制。
我们知道,人是由单一受精卵细胞发育而来的,受精卵所含的是来自父亲精子和母亲卵子的各一半基因,因此,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之间分享50%的父母的基因;第二代,即孙子辈则分享祖父母25%的基因;……以此类推。
控制相同性状的基因座由两个基因核酸片段组成,称等位基因。
控制某些性状的两个等位基因地位并不一样,可以表达的等位基因称为显性等位基因,而不能表达的称隐性等位基因。
也就是说,后代的某些性状只表达来自父本或者母本的遗传特征。
这样,没有血缘关系父母生出的后代,等位基因是不同的,称为杂合子。
遗传学上,杂合子(就是用来骂人时说的“杂种”)所表达出来的性状往往优于父母,这种现象被称为杂交优势。
利用杂交优势最为充分的是农作物育种,几乎所有良种都是通过多代杂交优选出来的。
作为国家名片之一的袁隆平的成就就来自水稻杂交的研究。
相反,如果是两个显性基因构成的纯合子,表达出来的仅是其中一条的信息,不具有任何优势。一旦两条存在缺陷的隐性等位基因形成纯合子,那么就会表达出在杂合子被“隐藏”起来的不良性状。
血缘关系越近,两个等位基因完全相同,形成隐性等位基因纯合子的机会就越大,后代就越有可能出现缺陷或不够优秀。
相对于上述的杂交优势,在遗传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近交衰退。
近亲结婚或者乱伦,血缘关系越近出现近交衰退的机会就越大。
这就是近亲结婚容易生出问题后代,社会普遍禁止近亲结婚的生物学原因。
通过对动植物的观察,发现近亲繁殖的有害后果包括生育率降低,身高减低和寿命缩减等不良影响。
在人类,近交繁殖会导致后代会出现更高的儿童死亡率、肺功能不良影响,和认知能力损害(傻孩子)等。
但是,这些结果基本上是来自粗略的印象观察,往往难以进行量化研究。
因为,既然近亲结婚是被禁止的,那么近交繁殖通常来自乱伦。
而乱伦属于犯罪行为,不会有人愿意将不仅涉及自己,还涉及后代的最隐秘的不良行为公诸于众,或与别人分享,即使对方再怎么承诺保密甚至签署隐私保密协议。
因此,进行近亲繁殖后代不良影响的研究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不过,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基因数据库的建立似乎为这类研究开启了另一种可能。
最新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一项大型研究就在这个方面做出了尝试。
研究人员利用英国生物银行45万人的数据,通过鉴定基因序列中具有10%或以上纯合子作为二代以内血亲的判定标准,分析结果显示,共检出125例二代以内近交繁殖的后代,相当于每3650人中就有一人,或发生率为0.03%。
其中,有54人被认为其父母属于一级亲属乱伦。
在外媒的解读中,普遍用这个比例类推到全英国人口,渲染称“英国有13000人是近亲乱伦出生的后代”。
研究人员使用包括身高,臀腰围比,握力,肺功能测量呼气峰值流量,视力敏锐度,,听觉敏锐度,受教育年限,智商评分,认知功能测量,以及以子女数量为标准的生育率等十个指标,对这125人与来自一般人群的对照组进行比较,以反映身体多种遗传性状的优劣。
这些指标分别代表身高,肌肉性能,呼吸功能,智力和认知能力,以及生育率等遗传性状。
结果,近交繁殖的125人整体的评分平均比对照组低0.3到0.7个标准差。
就是说,近交繁殖的后代很多遗传性状普遍低于一般人群,尽管差异不大,但却有显著性。
另外,研究人员还分析了个体中诊断出的疾病数量来作为总体健康的评价指标。
结果,近交繁殖的125人诊断出至少患有一种疾病的相对风险高出44%;即使经过统计学处理后仍高出34%。
就是说,近交繁殖的后来,健康状况也比一般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