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是常见的民事纠纷之一,依据我国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出现劳动争议的时候,劳动者可能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方法,依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在提起劳动诉讼前需要申请劳动仲裁,对劳动仲裁不服的,才能提起劳动诉讼。那么,劳动纠纷应仲裁前置的规定是什么?以下找法网小编为大家做好了相关资料的了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法律的相关知识。为了帮助大家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找法网小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劳动争议仲裁前置是什么意思
依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在提起劳动诉讼前需要申请劳动仲裁,对劳动仲裁不服的,才能提起劳动诉讼。
劳动仲裁前置的作用
仲裁前置原则的适用对发挥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作用,减轻人民法院工作压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九条规定: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司法实务中,人民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是以是否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过为前提的,即通行的所谓“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程序”。法释(2001)14号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在规定劳动争议案件范围的同时,也明确规定了人民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应以劳动仲裁为前置程序。即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才予以受理。从而形成了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程序法定化。
正确理解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程序
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九条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规定了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程序,对于这一规定的理解有些人可能认为所有的当事人都必须仲裁程序,如果在诉讼阶段发现有些当事人没有经过仲裁程序,即在诉讼阶段追加被诉单位,那么就应当对没有仲裁程序的当事人的有关实质性权利义务不予考虑不予裁判。
首先,法律所规定的劳动争议仲裁程序前置,实指劳动争议这一事实经过仲裁程序,并非要求所有的当事人都经过仲裁程序。如果要求所有的当事人都经过仲裁程序,只会增加当事人的讼累,不符合立法的目的和愿意。
设定仲裁程序前置,其目的旨在劳动争议尽量在专业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解决,以免增加人民法院的负担。仲裁程序中有不当之处,诉讼中应当予以纠正。
其次,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必要共同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参加诉讼。根据此规定,有理由认为在诉讼阶段可以追加被诉单位。
最后,一些地方性法规中也是明确规定在诉讼阶段可以追加被诉单位。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劳动局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意见第十六条规定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以合同双方为当事人;
没有订立劳动合同的,以实际使用劳动力的单位为一方当事人。
订立劳动合同或未订立劳动合同的单位与实际用人单位不一致的,或实际用人单位难以确定的,以及订立劳动合同的单位与作出处理的管理单位不一致的,具有利害关系的单位均可列为当事人;
仲裁时未列入的,诉讼中可依上述原则列为当事人。
另外,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十八条也作出了同样的规定。
国家法律法规或部门规章中虽然可以找到隐隐约约的描述,如劳动部办公厅1997年月31日关于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几个问题的复函中第五条的规定等,但却未见关于此问题明确的规定。
劳动仲裁前置程序的规定
1、法律依据
(1)劳动法79条,当事人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2)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人民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应以劳动仲裁为前置程序。
2、申请时间
(1)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2)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3、提交材料
(1)劳动仲裁申请书;
(2)申请人及被申请人的身份证明文件;
(3)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或建立劳动关系的有关证明;
(4)其他有关的证据材料复印件及证据清单;
(5)如果需委托代理人,应同时提交授权委托书一份。授权委托书应写明受委托人的基本情况、委托事项和委托权限。委托权限如果包括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进行和解的,委托人必须逐项列明。
以上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劳动纠纷应仲裁前置的规定的全部内容。希望找法网小编找到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疑问,或者需要这方面的法律帮助,随时欢迎来咨询找法网的相关顾问进行帮忙解答。本网站致力于打造优秀的法律咨询平台,如果您还有疑问,欢迎进入找法网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