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2023-09-29 https://www.dalvwang.com/爱发布520
核心提示: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全球性的沉重话题,近几年来呈上升趋势。未成年人犯罪的总量与整个社会违法犯罪总量同步发展,呈波浪式起伏,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全球性的沉重话题,近几年来呈上升趋势。未成年人犯罪的总量与整个社会违法犯罪总量同步发展,呈波浪式起伏,稳中有升,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那么未成年人犯罪有什么特点呢?找法网小编在下文为你整理。

(一)、犯罪年龄趋向低龄化

随着我国公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成年人的身体发育也越来越快。然而未成年人的心理发育却并不与生理发育完全同步,这样就形成了生理“早熟”与心理“相对晚熟”之间的矛盾,加上不良文化的影响等诸多原因,致使未成年人犯罪主体低龄化的趋势尤为突出。从他们的分布年龄上看,一般是1012岁开始有劣迹,1314岁走上违法犯罪道路,1417岁成为违法犯罪的高峰年龄,18岁以后成为违法犯罪的主力军。几年前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平均还在17岁,现在未成年人犯罪年龄只有15.7岁。据大量材料显示,14--16周岁的未成年人有明显增多趋势,且1416周岁在八类严重刑事犯罪以外的违法犯罪活动日益猖撅,如盗窃、抢夺、敲诈、轻伤害、寻衅滋事等,14岁以下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也存在发展的苗头。

从有关方面证实,未成年初犯年龄大约在14岁左右,对我国的未成年人来说,这种年龄正处在接受中学教育的阶段,在大人们的眼里,他们是少不更事的孩子,在学龄前儿童的眼中,他们已经成了“准大人”,在自己的心目中,他们则感到对社会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形成了对独立生活的渴望感,对老师、家长的教育不能理解,甚至认为是多余。据有关资料显示,许多孩子在小的时候,曾经犯过错误(如中央电视台“聊天”栏目中报道过在青岛水产博物馆发生的“龙牙”节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家长能及时发现或孩子能及时改正,长大后不会再出现违法犯罪行为,但如果家长不能及时发现任其孩子随意发展,将来很可能危害社会,有许多未成年人犯罪正是从小时候的一点点小事发展到最后走上犯罪道路。

(二)、犯罪的未成年人文化程度偏低

未成年人犯罪中的未成年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14岁至18岁的未成年人自制力、判断力比较差,却对自己有着过高的认定,他们本应当在学校里接受系统的教育,使之健康健全的成长,但却因为种种原因过早地脱离学校进入社会,由于他们还没有建立起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没有一个明确的是非标准,缺乏理性、粗野、放纵、不讲道理、不懂法律、受到了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仅凭自己感情意气行事。未成年人年龄在18周岁以下,身心发育尚不完全,自制力较差,缺乏道德和法制观念,喜好刺激,追求享乐,具有逆反、报复心理,模仿性和易受暗示性较强。如稍有挫折就会形成各种程度不等心理疾病,极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犯罪的未成年人大多是小学文化或初中文化,由于文化知识的不足,直接导致未成年人对外界的不良影响缺乏识别能力或抵制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是犯罪的屏障,愚昧是犯罪的诱因。据有关资料统计,在现已审结的未成年罪犯中,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的占未成年罪犯人数的80%,而其余20%的未成年罪犯,也只是中专、技校的文化程度。可以说,无心向学、文化素质低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普遍现状。

(三)、犯罪手段越来越成人化

众多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表明,有的未成年人虽然只有14---15岁,却已在社会上闯荡几年,学习或无师自通地总结出一套犯罪经验和集团管理方法,居然将多个人组织、指挥的井然有序,由于未成年人具有喜欢模仿且模仿能力强及好动不好静的天性,顾而对充斥于影视屏幕及书刊中的警匪故事特别感兴趣,从耳濡目染到刻意模仿,把学到的成年人集团犯罪“经验”融入到自己的犯罪实践中,使其犯罪形式呈现出成年人化的趋势。这种趋势虽然刚刚出现,却忽视不得。

未成年人犯罪一开始都是从小偷小摸开始,逐渐胆子越来越大,犯罪数额越来越多,在一些案件中,有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一起犯罪时,未成年人胆子就更大,特别是有的成年人曾被司法机关处理过,未成年人与他们勾结一起作案,更不考虑后果,如徐占某、徐永某、林某等人盗窃、抢夺一案,徐占某犯罪时系未成年人且无劣迹,徐永某曾被法院判刑六年、林某曾被公机关劳动教养一年,三被告人在游戏室相识后,共同租房居住,未成年犯徐占某因结交不良朋友,又无工作,三被告人即多次预谋盗窃摩托车,并在盗窃过程中,实施抢夺行为,三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作用基本相当,均构成盗窃、抢夺罪,被依法判刑,这属于一典型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勾结共同犯罪的案件。

(四)、犯罪动机简单、讲究哥们意气且不计后果

未成年人知识少,阅历浅,自控能力弱,好奇心强,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干扰,做事情往往考虑不全面,犯罪意识的产生极具随机性。一般他们在实施犯罪前没有目的,往往是因为盲目崇拜所谓的英雄豪杰而逞强好胜,讲哥们义气而为朋友两肋插刀,从而,走上了犯罪道路。还有一部分未成年罪犯盲目模仿一些素质低下的成年人的不良行为而实施了犯罪。一些未成年罪犯没有任何前科,在实施犯罪之前没有明确的犯罪动机,这些未成年罪犯自我表现欲、意气用事的驱动力强,每次作案,往往一人提议,众人响应,说干就干,不计后果,对自己的行为也缺乏考虑,一般是因某种偶然的事件诱发和特定情境的刺激,随即产生了犯罪的意图,未考虑后果,一念之差走上了犯罪道路。在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法院对未成年人犯调查“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是你真正的朋友”、“你最崇拜、羡慕的是什么样的人”时,有50%以上的未成年人犯填写的是讲义气的人。在调查“此次作案你是怎样想的”时,有90%的未成年犯填写的是“只想达到目地,没考虑后果”,仅从以上两项调查,就可以从一个角度说明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

(五)、团伙犯罪比例居高不下

随着社会防范意识的普遍增强,技术防范手段的不断进步,那种单枪匹马的传统犯罪手段越发显得势单力薄。未成年人由于心理不成熟,体力差,胆子小,获取非法利益的动机促使未成年人相互吸引,联合起来,相互补充,共同犯罪,往往多人纠集起来共同作案,行成犯罪团伙,甚至犯罪集团,而一旦行成团伙,犯罪的暴力性、危害性随之加剧。这些犯罪团伙组织严密、结构稳定、活动统一、隐蔽性强、内部有严格的纪律、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作案时或倾巢而出,或三两成群,交叉作案,相互感染,呈现出黑社会性质。如阎某某、赵某某、王某等7名聋哑人盗窃一案,这7名被告人系吉林、贵州流窜到青岛来的,7名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犯罪目的明确、形成以阎某某为首要分子,赵某某为骨干分子,犯罪成员稳定、组织严密的犯罪集团,有人事先观察盗窃地点,有人盗窃,有人保管,有人销赃,有人收赃,钱物统一保管,统一分配,统一使用,共盗窃十余次,盗窃物品价值人民币近十万元,被法院依法判处不同的刑罚。

(六)、犯罪暴力化倾向日趋严重

影视作品、网络传媒不顾社会负面影响,肆意渲染血腥暴力,很多未成年人深受其害,动辄施以武力,胆大妄为,不计后果,且随身携带作案工具,极具攻击性的暴力犯罪案件,诸如盗窃、抢劫罪,占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80%以上,未成年人犯罪基本上是以“呈强好胜”型和“贪图享受”型为主,并带有不同程度的暴力性,使被害人不敢反抗。未成年人犯罪由过去的小偷小摸、打架斗殴,发展到盗窃、抢劫多人多次、数额巨大,对社会的危害性非常大。

(七)、与网络有关的未成年人犯罪增多

随着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未成年人网络犯罪成为当今世界一种新的犯罪态势,它与信息化发展相伴相随,并且伴随着科技化手段的普及而迅速蔓延。目前,青少年网络犯罪愈演愈烈,据相关资料表明:目前青少年犯罪案件有70%的是因为受到网络色情、暴力等内容的影响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八)、少女犯罪率大副度增加

近年来,许多国家未成年女子违法犯罪人数呈显著增加。在我国,虽然男性犯罪仍然占犯罪成员的主体,但是从90年代以来,女性犯罪正大幅度增加。我国近年来已达到90∶10,个别城市已达到85∶15。这些不得不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未成年女性犯罪从种类上看,主要是性犯罪、杀人、诈骗、拐卖人口等。此外她们与男性合伙盗窃、抢劫,女性自成团伙抢劫等已成为女性犯罪的新趋势。从犯罪过程来看,女性犯罪中不少是经历了“由被害者到犯罪者”的过程。

这些少女大多文化层次较低,或者辍学无业,或者生活在特殊家庭,(父母离异、死亡)中,未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很好的监护,不少未成年女性道德素质差,生活态度轻浮,贪图享乐,虚荣心强,法律知识及其贫乏,辨别能力弱,往往为了一点小恩小惠而陷入犯罪的泥潭。她们一旦跨入了违法犯罪一步,就难以自拔、悔改,往往自暴自弃,不知廉耻,还会腐蚀和带坏其他人或成为其他犯罪的诱因。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律法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律法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发布信息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陕ICP备17001588号-18
本站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以学习交流为目的,整合法律法规、互联网相关知识,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并提交问题、链接及权属信息,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