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合同印花税的计算

   2023-10-04 https://www.dalvwang.com/爱发布510
核心提示:印花税是以经济活动中签立的各种合同、产权转移书据、营业帐簿、权利许可证照等应税凭证文件为对象所征的税。在我们的生活中,我

印花税是以经济活动中签立的各种合同、产权转移书据、营业帐簿、权利许可证照等应税凭证文件为对象所征的税。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想要进行大件的物品运输时,往往都是选择交通工具来继续运输的。就比如矿石类的物品。我们一般都是去选择以火车运输的形式来进行运输。那么如果我们签订铁路运输合同的话,需要缴纳多少印花税呢?下面就让找法网小编为大家带来铁路运输合同印花税计算标准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铁路运输合同印花税计算标准

印花税税率表税目范围税率纳税人说明1。购销合同包括供应、预购、采购、购销、结合及协作、调剂、补偿、易货等合同按购销金额0。3‰贴花立合同人2。加工承揽合同包括加工、定作、修缮、修理、印刷广告、测绘、测试等合同按加工或承揽收入0。5‰贴花立合同人3。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包括勘察、设计合同按收取费用0。5‰贴花立合同人4。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包括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按承包金额0。3‰贴花立合同人5。财产租赁合同包括租赁房屋、船舶、飞机、机动车辆、机械、器具、设备等合同按租赁金额1‰贴花。

税额不足1元,按1元贴花立合同人6。货物运输合同包括民用航空运输、铁路运输、海上运输、内河运输、公路运输和联运合同按运输费用0。5‰贴花立合同人单据作为合同使用的,按合同贴花7。仓储保管合同包括仓储、保管合同按仓储保管费用1‰贴花立合同人仓单或栈单作为合同使用的,按合同贴花8。

借款合同银行及其他金融组织和借款人(不包括银行同业拆借)所签订的借款合同按借款金额0。05‰贴花立合同人单据作为合同使用的,按合同贴花9。财产保险合同包括财产、责任、保证、信用等保险合同按保险费收入1‰贴花立合同人单据作为合同使用的,按合同贴花10。

技术合同包括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等合同按所载金额0。3‰贴花立合同人11。产权转移书据包括财产所有权和版权、商标专用权、专利权、专有技术使用权等转移书据按所载金额0。5‰贴花立据人12。营业账簿生产、经营用账册记载资金的账簿,按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的合计金额0。

5‰贴花。其他账簿按件贴花5元立账簿人13。权利、许可证照包括政府部门发给的房屋产权证、工商营业执照、商标注册证、专利证、土地使用证按件贴花5元领受人。

二、货物运输合同印花税

货物运输合同的计税依据为运费收入,不包括所运货物的金额、装卸费和保险费等。

1、对国内各种形式的货物联运,凡在起运地统一结算全程运费的,应以全程运费为计税依据,由起运地运费结算双方缴纳印花税;凡分程结算运费的,应以分程的运费作为计税依据,分别由办理运费结算的各方缴纳印花税。释义:比如国内联运,从上海到天津,再从天津到北京,如果是从起运地上海统一结算运费,则起运地结算双方,也就是托运方和上海的承运人,对“上海到天津,再从天津到北京”的运费贴花。如果是上海到天津,天津到北京,分别计算运费,则货主与上海承运人,货主与天津承运人,分别对这两段运费贴花。

2、对国际货运,凡由我国运输企业运输的,运输企业所持的运费结算凭证,以本程运费为计税依据计算应纳税额;托运方所持的运费结算凭证,以全程运费为计税依据计算应纳税额。由外国运输企业运输进出口货物的,运输企业所持的运费结算凭证免纳印花税,托运方所持的运费结算凭证,应以运费金额为计税依据缴纳印花税。释义:比如从成都运输到大连,再运输到美国,成都的承运人对成都到大连贴花,托运人对全程贴花。如果是从美国运输到大连,托运方贴花,国外提供运输的企业免税。

国际货运,如果由我国企业运输,我国企业按本程运费计算纳税。托运方全程运费计算纳税。将货物运往境外,境内的部分的运费40万,境外的部分30万,境内运输企业就40万计算印花税,境外部分的运费不缴纳印花税。

托运方按70万计算印花税。如果由外国企业运输进口货物,外国企业一方免征印花税。托运方所持结算凭证缴纳印花税。还有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国际货运运费结算凭证在国外办理的,应在凭证转回我国境内时缴纳印花税。

三、货物运输合同如何缴纳印花税

立合同人按运输费用万分之五贴花,单据作为合同使用的,按合同贴花。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11号)附件印花税税目税率表规定:包括民用航空、铁路运输、海上运输、内河运输、公路运输和联运合同。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的行为所征收的一种税。因采用在应税凭证上粘贴印花税票作为完税的标志而得名。

货物的运输合同的税率计算主要是以运输的金额来决定的,一般来说运输的金额越高,所需缴纳的税款也就越多。以上便是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铁路运输合同印花税”全文。还有相关的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的相关律师,他们会为你做出专业的解答。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律法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律法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发布信息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陕ICP备17001588号-18
本站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以学习交流为目的,整合法律法规、互联网相关知识,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并提交问题、链接及权属信息,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