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冒用他人身份信息罪立案标准 冒用他人身份信息罪怎么判?

   2021-12-16 980
核心提示:冒用他人身份信息罪立案标准冒用他人身份信息罪立案标准:1、使用虚假证明材料骗领身份证的;2、出租、出借、转让居民身份证的;3、非法扣押他人居民身份证的;4、冒用他人居民

  冒用他人身份信息罪立案标准

2022冒用他人身份信息罪立案标准 冒用他人身份信息罪怎么判?

  冒用他人身份信息罪立案标准:

  1、使用虚假证明材料骗领身份证的;

  2、出租、出借、转让居民身份证的;

  3、非法扣押他人居民身份证的;

  4、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或者使用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的。

  法律依据

  《居民身份证法》第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一)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或者使用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的;

  (二)购买、出售、使用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的。

  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和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由公安机关予以收缴。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十八条 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有本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所列行为之一,从事犯罪活动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冒用他人身份信息罪怎么判?

2022冒用他人身份信息罪立案标准 冒用他人身份信息罪怎么判?

  如果冒用他人身份证实施了犯罪活动,以犯罪论处。如果只是冒用,尚未构成犯罪的,则按以下处罚:如果居民身份证或复印件丢失被他人冒用,冒用者及相关部门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丢失者无须对自己未实施的行为承担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身份证法》

  第十七条规定,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一)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或者使用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的;

  (二)购买、出售、使用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的。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和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由公安机关予以收缴。扩展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

  第二十条 人民警察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根据情节轻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利用制作、发放、查验居民身份证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二)非法变更公民身份号码,或者在居民身份证上登载本法

  第三条

  第一款规定项目以外的信息或者故意登载虚假信息的;

  (三)无正当理由不在法定期限内发放居民身份证的;

  (四)违反规定查验、扣押居民身份证,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的;

  (五)泄露因制作、发放、查验、扣押居民身份证而知悉的公民个人信息,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的。

  冒用他人身份信息贷款怎么处理?

2022冒用他人身份信息罪立案标准 冒用他人身份信息罪怎么判?

  如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冒用他人信息贷款的,可能涉嫌贷款诈骗罪。需要结合全案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刑法193条【贷款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九十三条

  【贷款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以上就是大律师网对“2022冒用他人身份信息罪立案标准 冒用他人身份信息罪怎么判”的热点知识解读和法律知识介绍,欢迎阅读了解,希望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的问题,可以询问我们网站的律师详情。

  

 
标签: 身份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律法百科
推荐图文
推荐律法百科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发布信息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陕ICP备17001588号-18
本站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以学习交流为目的,整合法律法规、互联网相关知识,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并提交问题、链接及权属信息,本站将立刻删除